close

  
We’re afraid that we will never escape our past. We’re afraid of what the future will bring. We’re afraid we won’t be loved, we won’t be liked. And we won’t succeed. -Lady Bird


一開始瞥見預告時,Lady Bird和她母親在車上聽著廣播唸著憤怒的葡萄的片段,而後兩人爭執,Lady Bird打開車門滾出去疾駛中的車,畫面帶到母親一臉驚愕與不解。
 
母親對青春期的不解和Lady Bird身處青春期的躁動與殷切構成了整部片的靈魂。
影片女主角Christine在加州小鎮的天主教學校上學,校風保守一直是青少年成長中的隱形枷鎖,Christine幫自己取名為Lady Bird,並要求身邊所有人都這樣稱呼她,如同她想要一個很酷、很自己的名字,她一再地透過自己確認自己,傳達出"我不是你們想的那樣子"。

Lady Bird加入了劇團,和喜歡的男孩戀愛,第一次濕濕熱熱的初吻,一起幫星星取個名字,多浪漫開心的初戀在片頭是甜蜜的點綴,她受邀去了男孩祖母家,一個她夢寐以求的豪宅,讓她對於生活上的不滿更加困頓,而這段戀情最後結束在男孩是同性戀,她只是男孩的擋箭牌,她和好友Julie躺在地板上對著天花板哭,這幾乎是所有青春期女孩都幹過的事,被劈腿、爭吵、分手,和身邊的女友一起窩著大哭,那些淺淺淡淡的痕跡在當下是大得不得了的事,卻都是青春期難免的坑坑疤疤。

劇中Lady Bird父親的失業讓母親於經濟上捉襟見肘,處處限制她的開銷以及干涉她對待衣著的態度,母親則是因為沉重的經濟壓力使得需身兼兩份工作,她希望Lady Bird念鄰近的大學,免得東岸沉重的鉅額學費成了她日後毫無出口的夢靨;父親則是經年的憂鬱症,在家中是個隱形卻溫暖的角色,他不願Lady Bird知道他俱疲的身心,卻一直給予Lady Bird最大的關懷與支持,是家庭裡的潤滑,巧妙地抒解了Lady Bird與母親間的劍拔弩張。
Lady Bird在第一段失敗的戀愛後,很快喜歡上樂團男孩,為了與對方更熟稔,刻意跟班上的富有女孩交好,謊稱前男友祖母的豪宅是自己家來融進新的交友圈,此時這一連串的刻意卻也造成她和好友Julie的隔閡,Julie無法喜歡Lady Bird刻意又虛假地用謊言建構自己的面貌,Lady Bird以為她只不過是表態所有她想講的和她想要的,不隱藏對於優越生活的慾望和對於天主教學校的反抗,這些和生活與家庭的抗爭就是最真實的表達,那些不得志、不被在乎的不滿與寂寞,都被細膩的刻畫在每次的反動中。
 
在劇中母親和Lady Bird的互動一直都是鮮明且戲劇性的,支持著Lady Bird的生活卻也時時因為價值觀而產生磨擦,母親的無助和失望讓她寫下一封封道歉信卻無法拿給Lady Bird,其中對於維持著家庭經濟的無力感使得她像是一直剝削著自己的人生,她得拼命地維持所有能控制住的狀態,像是維持著這個家庭的完整,才不至於被那些不堪給擊倒,Lady Bird於是瞞著母親去申請東岸的大學,直到她真的獲得了入取以及獎學金的申請,母親顯露出的潰敗感才讓她正視與母親間的關係,當母親拒絕陪她到登機口時,她不解地甩上車門,父親偷偷地把母親寫過的信塞進她的行李箱,抵達紐約的她在看過那一張張信紙後,打了電話給母親留下道歉與告白,像是劇情最末的和解。
Lady Bird是一部很細膩的青春劇,劇中談及的家庭、戀愛、校園等都是活生生的生活小惑,青春期必要的存在,初戀的美好、對未來的徬徨、對生活的失望總是不斷地佔據著日子的篇章,在急著長大的路上跌跌撞撞、嗑嗑碰碰,還是一次次咬牙站起來,走在不確定的路上,一定都得哭得亂七八糟好多次,以為自己再也做不了什麼,可一回頭卻已走過青春期,那些懵懂的日子好像早已遠去。
劇中很直接地著墨在Lady Bird心情與性格間的轉換,也帶進各個衝突的面相,有幽默、煽情的戲碼,也給足了劇情張力,不好高騖遠地表現出清楚的劇情整體,這只是一個小小的故事,但幾乎是每個人的青春期,不完美但依舊是美好的。 
 
___ 
[after they’ve just had sex]
Christine McPherson: I just wanted it to be special.
Kyle: Why? You’re going to have so much unspecial sex in in your life.


26166888_10215138376803481_1891511597092042187_n.jpg

arrow
arrow

    崴崴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